[沙龙文摘] [沙龙背景音乐]
沙龙文摘
 
 
我们为什么要听音乐
 
";}?>
  音乐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液体,一种虚无的液体;普鲁斯特若是音乐家的话,他的音乐,绝对要胜过那厚厚的几本《追忆逝水年华》,其实在我看,更了不起的文学也同样藏在古斯塔夫·马勒、塞扎·弗兰克、加布里艾尔·弗列的作品中,那是由无比敏锐的心灵所织就的金丝银线。
  事实上,看小说与听音乐毕竟极为不同,实际发生的是否可以这样描述:正当文字在费力的建造意象、罗列事实时,音乐却静悄悄地从黑暗的深处升起,灵气四射,相形之下,字和词顿时仿佛如青铜时代的笨重兵器;有人说,语言如同钞票,愈用愈见其破败,而音乐却如同真金,它深深钻进形形色色的灵魂深处,并借机把自己打磨的更加闪亮、神秘、金光灿灿。
  语言和音乐的联系早已有人论述许多,但我的意见很简单:凡语言贴进音乐的地方,它就显得更加精神化一些,更加虚无飘渺。你看,那些象征派的诗人无不为此共同的目标而日夜劳神吟咏、锤词炼句。还是叔本华说得好:一切音乐都渴望音乐那样的条件。就连能言巧辩的孟子也承认“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”。与其它艺术相比,音乐是精神,其余是物质。
  经常有人抱怨音乐太多了,“饶了我的耳朵吧!音乐”越来越小的地球,却到处都在一片噪之中。然而,这只能证明好的音乐太少了。真正懂得音乐的人,也许并非是吃音乐饭的,而是那些音乐爱好者,那些“沉默的大多数,与那些天天活在音乐工厂的音乐人相比较,他们的耳朵经过的污染更少,他们的内心更加沉静,可是情感中却保有更多若即若离的催化剂,经常在静候那能点亮心灵的光线,而光线一旦进入,立刻就会满室生辉。相反,音乐专家的头脑渊博如图书馆,早已贴好各色的标签,无论什麽样的音乐,先分了类在说。不能否认学问当然是个好东西,可有时它也颇碍事的。
  结识好的音乐是种机缘,可遇而不可求,那是种特殊的爱情,时机未到,火侯未到,即便相遇,也不过擦肩而去、萍水之交;而时机已过,光阴流逝,此时再见,也只能空怀伥然,徒然说好而已。有些东西与年龄有关,20岁的人看见的世界与50岁的人看见的难道是同一个世界吗?
  好的必然少,少的却未必好,尤以音乐为是。其实这世界上并非好的音乐少,只是高贵而又敏感的心灵太少,徒然糟塌了无数美妙的音乐。
  经常有人说,音乐当然好,可惜听不懂。其实这只是拒绝的一种方式,懂与不懂其实难以说清,实际上那更是个感动的问题,现代人发展了永无止境的好奇心,却丧失了单纯的感动能力。王尔德说,不懂有两种情况,一是真的不懂,二是从理智上懂得。诚哉斯言。就艺术中的理解问题来说,懂与不懂并不只是个知识问题,它更是个情感问题。
  音乐由声音和寂静组成,它从势能上象征了心灵隐秘的起伏涨落,音乐里的休止和叹息,实在包含了许多在文字中难以说清的东西,只有深深热爱它的人才会从中得到丰厚的报偿。它是这样一种虚无的液体,只占据时间,只在虚空中回荡,如同黄昏融入空气中的树梢,对想抓住它的人来说,它似乎并不存在在现实中,你只有不知不觉浸泡在其中,才懂得言说的徒劳。有了音乐,现实才会发亮,光线才会从缝隙中漏进来,你会忘记眼眶不知什麽时候变得潮湿了。
 

 

   
你有好的话题吗...  一个古老的传说... 一起聆听、感受音乐... 凌空飞燕翩翩舞... 随风起舞的是它们... 让我轻轻对你说... 书签片片琴思悠悠... 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... 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...(HOME)